农资百科网
扫描关注农资百科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芝麻斑点病用什么药

农资百科网编辑:胡尔波2022-05-16农药百科 5

芝麻对什么病有好处?

芝麻性平,味甘,具有润肠、通乳、补 肝、益肾、养发、强身体、抗衰老等功效。芝 麻对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视物不清、腰酸腿软、 耳鸣耳聋、发枯发落、眩晕、眼花、头发早白 等疗效显著。

芝麻对什么病有好处?

芝麻性平,味甘,具有润肠、通乳、补 肝、益肾、养发、强身体、抗衰老等功效。芝 麻对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视物不清、腰酸腿软、 耳鸣耳聋、发枯发落、眩晕、眼花、头发早白 等疗效显著。

叶斑病打什么药好

芝麻斑点病用什么药

以下是叶斑病的几种分类,希望你详细看过后,对症下药。

目前我国各地香蕉严重的叶斑病主要是黄叶斑病,其次是灰纹病,煤纹病和缘枯病。此外还有叶瘟病,以及长喙壳菌、小球腔菌等引起的叶斑病。

****黄叶斑病

黄叶斑病也称褐缘灰斑病,是目前国内外较常见的香蕉叶斑病。

(1)症状

初期病斑短杆状,暗褐色,后扩展成长椭圆形病斑,大小为10~40毫米X 3~6毫米,大多单独存在,近叶缘表面病斑数量比近中脉处多。当大量病斑出现后,叶片迅速早衰,局部或全部枯死,病斑转为灰白色,雨季或秋季露水多时病斑正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状物。

(3)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清除蕉园病枯叶,集中烧毁,减少次年病源。生长季节也应酌情割除病叶。

②合理密植,兼顾蕉园的通风性和荫蔽性,最好利用宽窄行或双株丛植合理密植。

③药物防治。叶片发病时,应对病叶和新叶进行保护性喷药防治。目前最特效的药是三唑类杀菌剂如敌力脱,必扑尔,烯唑醇,三唑醇。“护树将军”+25%的敌力脱(瑞士产)1500倍液,防效达85%。其次,用50%多菌灵(国产)加80%代森锰锌(2:1)800倍液,50%速克灵(日本产)1500倍液,每月1次,防效也达70%。由于香蕉叶片含蜡质多,多数国产药需加0.1%的展着剂增强药效。为了防止该菌产生抗药性,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使用。喷药应重点保护抽蕾后的青叶,苗期未发病或发病轻,可用一般药剂,抽蕾后发病重的,应采用价高特效的敌力脱。病情严重时,可在农药原液中加入等量的新高脂膜乳剂,施肥喷药1小时后不怕天下雨冲刷,不怕太阳暴晒蒸发,大大提高农药化肥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增效300%达以上。并增加喷药次数(每月2~3次)。非全园性发病时可进行局部喷药防治。

****灰纹病

(1)症状

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缘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新月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坏死带,雨季病健部交界出现浅的褪绿带,宽5~20毫米,晚秋以后坏死带褐色转为灰白色,质脆,其上长有小黑点。一般中下层叶发病多。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果园卫生,适当割除发病重的老叶,喷施护树将军乳液,消毒杀菌,防止病菌向新叶蔓延;注意高温干旱天气蕉园覆盖淋水降地温。

②化学防治。发病时可喷灭病威、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参照黄叶斑病的防治),注意药液多喷于叶缘处。

****煤纹病

(1)症状

媒纹病常见于中下层叶片。病斑褐色,短椭圆形,有明显轮纹,多发生于叶缘,大小为(6~15)厘米X(4~8)厘米,病健部交界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霉状物。大蕉常见典型病斑。

(3)防治方法

防治同灰纹病。

****缘枯病

(1)症状

缘枯病初期病斑出现在新叶上,水渍状,暗绿色或黄化病斑,后逐渐沿叶缘向中脉方向扩展为波浪纹或锯齿状的坏死带,病健部交界处呈浅。病叶老熟后病斑停止扩展,界线分明,病斑呈灰白色或浅褐色,与灰纹病引起的叶缘枯颇相似。

(3)防治方法

减少大气污染最为重要。园地选择时,要选择远离砖厂、水泥厂等及其上风方向的地方。大气污染严重的蕉园,要加强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和生命力。抽蕾后经常喷叶面宝、磷酸二氢钾、三十烷醇等,并喷施药剂注意其他真菌性叶斑病的防治,如新高脂膜、敌力脱等,提高叶片的活力和寿命,以弥补减少的叶面积。

****叶瘟病

(1)症状

叶瘟病仅见于薄膜大棚内假植的试管苗,初期病斑起于叶面,为锈红色小点,随后扩展为**浅褐色、边缘锈红色的眼斑,略呈棱形,轮纹极明显,潮湿时病斑产生灰霉状物。

(3)防治方法

选择透水性较好的地方建棚,棚膜不漏水,畦沟用河沙填满不积水,采用合适的营养土育苗。定期喷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防病,尤其是早春多雨时期。发病时少淋水,喷20%三环唑1000~1500倍液,其他杀菌剂如护树将军10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灭病威600倍液,代森猛锌800倍液,也有一定防效。天气一晴,白天即打开大棚裙膜通气,降低湿度。是番茄灰叶斑病吧.

生态防治:合理密植,引进品种一般要比国内品种密度要小,产量却高一些。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及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种植芝麻会出现哪些病害

我国芝麻病害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立枯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扁茎病、叶枯病、褐斑病、真菌性角斑病、茎点枯病、茎枯病、白绢病等,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还有病毒病。其中以茎点枯病、枯萎病、青枯病、立枯病、疫病、病毒病、叶斑病等危害较重而普遍,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1)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俗称“黑秆疯”、“黑秆病”、“站秆”等,我国芝麻主产区普遍发生,在湖北、河南、江西等省危害较重。该病一般发病率为10%~20%,重者达80%以上,甚至成片枯死。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球壳孢目,球壳孢科。病菌主要以小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残株上越冬,第二年当土壤温度达到25℃以上时,小菌核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30~32℃。植株发病后,在茎秆上长出很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当孢子器吸水后,由孔口涌出大量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分生孢子的耐旱力较强,在25~30℃最适宜萌发。病株的茎秆内和种子表面形成由菌丝组成的黑点状小菌核,能抵抗不良环境,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之久。此菌除侵染芝麻外,还危害茄科、豆科、麻类等作物。

茎点枯病在芝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发病期主要有两次。第一次于播种后开始至现蕾、初花时结束,病菌侵入种子、幼苗的子叶和幼茎,会造成种子变褐烂种、烂芽或根腐死苗。第二次是从盛花期开始,终花期后大量发生,到成熟期达到高峰。一些病株虽能收到部分种子,但籽粒饱满度和含油率下降,品质降低。病菌侵染一般先从根部或茎基部开始,而后向茎秆上部逐渐蔓延,也有的从叶柄基部侵入而后蔓延到茎部。侵染部位首先产生褐色斑点,然后发展成绕茎的黄褐色梭形斑块,呈水渍状,以后周围呈黑褐色,中部变为灰白色,上面密生很多分生孢子器和小菌核,呈小黑点状。最后病菌侵染根、茎的皮层及内部,最后发展到整个植株,造成全株枯死。

防治芝麻茎点枯病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①选种抗病品种,如“中芝”系列、“鄂芝”系列、“豫芝”系列、“赣芝”系列、“冀芝”系列品种等。②轮作换茬,与非寄主作物轮作3年以上。③种子处理,如种子带菌,可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每500克种子用0.5%五氯硝基苯2.5克拌种;用0.1%~0.3%多菌灵或0.1%瑞毒霉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④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排渍抗旱,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⑤喷药防治:40%多菌灵1000倍液于苗期、蕾期、盛花期喷雾,每次每667米2用量为75千克;或50%退菌特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于封顶前后喷洒2次(间隔7~10天)。

(2)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是我国北部和中部芝麻产区发生的一种较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在河南、安徽、湖北、河北、山西等省发生较重。一般发病率5%~10%,严重时达30%以上。芝麻枯萎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瘤座菌科。病菌常称镰刀菌,因病菌产生大、小两型孢子,大型孢子为镰刀形,小型孢子为卵圆形。分生孢子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病菌潜伏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杆中越冬,第二年从根尖、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染健全的根,进入导管,向上蔓延至植株各部。当5厘米土温在25~27℃、水分含量10%~20%时,有利于枯萎病的发生。此病也危害甘薯等作物。

芝麻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以花蒴期发生较多,盛花期为发病高峰期。此病在6月份开始发生,危害幼苗猝倒枯死,造成缺苗。若苗期多雨,则死苗更重。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尤其在雨水多,土壤湿度大或土壤贫瘠的沙壤土上发病严重。后期发病,先是根部半边根系变褐色,逐渐向相同的半边茎秆延伸,呈红褐色干枯的条斑,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一层粉红色的粉末,病茎的导管或木质部呈褐色。病株一侧的叶片由下向上变黄变小,也呈半边黄的现象,以后逐渐枯死脱落。后期发病常使蒴果变小,引起炸蒴落粒,籽粒变褐且不饱满。

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选用抗病品种及无菌种子。②轮作换茬,每隔3年以上种植一次。③药剂防治,用0.5%硫酸铜液、0.1%多菌灵浸种30分钟;大田植株每10天喷1次0.2%的硫酸铜液、40%多菌灵1000倍连续2~3次,可起到好的防治作用。

(3)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以江西发生最重。一般发病率5%以下,重病地可达40%左右。芝麻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假单胞杆菌,属真细菌纲,假单胞细菌目,假单胞杆菌科。此病除危害芝麻外,还危害大豆、花生、烟草、马铃薯、茄子、菜豆等作物。

病菌主要通过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经流水、**害虫及农具传播。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初期茎部出现暗绿色斑块,以后逐渐加深,变成黑褐色条斑。病株茎顶部常有2~3个梭形溃疡状裂缝,初发时白天萎蔫,晚上恢复,几天后失去恢复能力。茎部维管束变褐,并逐渐蔓延到髓部,造成空洞,病部常流出菌浓,干燥后转变为漆黑亮晶的颗粒。不久则全株枯萎,蒴果不能正常成熟,严重的地段成片枯死。在21~43℃范围内,温度越高,发病越重。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①与禾本科、棉花、甘薯等进行2~3年以上轮作。②加强田间管理,排除渍水,施足底肥,增强植株抗性。③及时拔除、销毁病株,并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4)病毒病

病毒病在我国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危害较重。据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发现,我国芝麻的病毒病主要是由花生条纹病毒(PStV)、芜菁花叶病毒(TuMV)等引起的。我国芝麻病毒病有三种类型,即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的芝麻黄花叶病毒广泛流行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等芝麻产区,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50%以上,对芝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蚜虫是芝麻病毒病传播的载体,花生条纹病毒、芜菁花叶病毒等能通过桃蚜传播到芝麻上。一般在6~7月份高温干旱蚜虫大量发生的情况下,芝麻病毒病流行最盛,与蚜虫的发生高峰期相吻合。

芝麻苗期和中后期均可发病,在6月份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发病后叶片卷缩,形成花叶,病株顶端下垂,不能结蒴或很少结蒴,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防治蚜虫以避免传播病毒等。

(5)立枯病

芝麻立枯病在我国芝麻产区都有发生,主要在苗期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类,无孢霉群,丝核菌属。寄主范围很广,最普遍的有甜菜、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棉花、菜豆等。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菌丝为白色,分枝多,不产生分生孢子,常形成菌核。发病时,在幼苗茎基部的一侧出现暗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绕茎一周,病部凹陷腐烂,最后缢缩呈线状,严重时从地表处折断,萎蔫而死。病菌随地面流水、风雨和农事操作而传播。芝麻出苗后如遇低温,降雨多,湿度大,生长不良,则发病严重。防治方法,一是防止田间渍水;二是用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可杀死土壤中越冬病菌;三是用0.5%硫酸铜浸种30分钟,或种子用0.2%福美双、0.1%多菌灵拌种,预防效果较好。

(6)疫病

芝麻疫病在我国南方发病较重,尤其在湖北、江西等省。病原菌属藻状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病菌终年存活于土壤中,种子也能带菌,仅对芝麻有致病性。在芝麻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病菌可侵染地上任何部位。一般在7月份芝麻现蕾期开始发病,花期流行,在高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从茎基部侵入,为初侵染,形成孢子束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流水进行再侵染。发病初期的侵染部位为深绿色水渍状,后变为黑褐色,茎基部干缩溃疡。在潮湿情况下,病部长出絮状菌丝。叶片感病,形成较大黄褐色病斑,略现轮纹。防治方法,一是轮作和防止田间渍水,二是用波尔多液(石灰、硫酸铜、水的比例为3∶3∶50)或0.1%硫酸铜液于6月底或7月初喷施1~2次。

89%的农户还看下:

哌草丹(优克稗)有什么特点?如何在水稻田使用?

猪从配种到生产几个月母猪静立后几小时配种

黑洞里面是什么?有人进过黑洞吗?

汽车加大油门冒蓝烟是什么原因

今天东光化肥多少钱

T台走秀用的节奏感强的音乐有哪些?

河南中安计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多肉植物枯萎病怎么办,多肉植物枯萎病的用法

蔬菜种植时间表:我国从开春到寒冬的蔬菜栽种表

母猪在怀孕期不能做哪些疫苗母猪难产处理方法及产后处理方法

文章关键词
多菌灵 农药 杀菌剂 细菌性病害 三唑类杀菌剂 叶斑病打什么药好 农药的有效成份熟苹果沙蚕毒类杀虫剂月季花喜肥进行防治给予养殖火龙果嫁接黑鱼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