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百科网
扫描关注农资百科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措施

农资百科网编辑:司徒涵忌2022-10-06三农问答 5

朋友们想知道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夜出活动,具趋光性,雌蛾喜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散产于叶背,每雌产卵平均在40~70粒,幼虫孵化后即吐丝卷叶或缀叶潜伏在卷叶内取食,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叶中化蛹。]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措施

要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甲维盐或丙溴磷、毒死蜱等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兑水均匀喷雾,并避免使用菊酯类农药,保护天敌,起到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
  1、可结合稻田病虫种类和生育期等合理混配药剂,达到一次用药,一防多治的效果。
  2、稻田严禁使用菊酯类农药,以免杀伤天敌;慎用三唑磷,以免**褐飞虱产卵;不得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
  3、虾、蟹养殖区或蜜源植物上禁用氟虫腈类药剂。
  4、高温季节注意施药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如何防治


水稻稻瘟病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不仅要加强田间管理,而且还可以选用药剂防治,比如三环[三环(Sanhuan)打击乐器,由3个铁环组成,用于乐器合奏或歌舞伴奏。]唑或者稻瘟灵[纯品为白色结晶,略有臭味,熔点54~54.5℃。]、春雷霉素、稻瘟灵等。

一、症状类别
稻瘟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危害叶片、茎节、穗等,按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分币称为苗稳、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1、苗瘟
根据秧苗受害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苗瘟和苗叶瘟。苗叶瘟一般指在三叶期以后秧苗上发生的病害,其症状与本田叶瘟相同。

2、叶瘟
本田成株期叶片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称为叶瘟。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以后发病,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植株萎缩,根部腐烂而枯死。
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常由于气候条件、病斑新老和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而异,可以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四种。
⑴ 急性型 病斑呈暗绿色,多数近圆形或两端稍尖,而后发展为梭型。病部密生灰绿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种病斑多在适温、高湿、氮肥施用过多、稻株嫩弱或品种感病时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当天气转晴,气候干燥,或经防治后则转变为慢性型。
⑵ 慢性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典型病斑呈梭型或菱形,**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但形成的孢子量远比急性型病斑少。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长出灰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这种病斑多出现在较老的稻叶上。
⑶ 褐点型 病斑呈针头状褐色小点或稍大褐点,仅局限于两条叶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的老叶上。当稻株抗病能力减弱,又遇高温高湿,有的会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⑷ 白点型 病斑初期呈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大斑、这种病斑多在病菌侵入嫩叶后,遇天气干燥或土壤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病斑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如果天气转阴或潮湿,则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此外,在秧苗期和本田成株期,叶舌、叶耳、和叶环等部位也可发病,称为叶枕瘟。特别是剑叶叶枕瘟,在气候条件适宜时常引起穗颈瘟的发生。

3、节瘟
病节初为黑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呈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绿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稻株易折断、倒伏、影响水分和养料的输导,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发病严重时一株稻杆上常有2-3个节受害。
4、穗瘟
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向上下扩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但也有包在叶鞘中未完全外露时受侵染的,常引起穗节腐烂,造成白穗。发病迟或轻时,秕粒增加,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高。穗轴和枝梗的发病症状与穗颈相似,发病重的也可造成白穗,轻的称为半饱谷。


5、谷粒瘟
发生于谷粒和护颖上,谷粒上病斑变化较大,以在乳熟期症状最为明显。病斑椭圆形,灰白色,常产生于发绿色霉层,随着谷粒的黄熟,至后期则不明显。发病迟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护颖感病,呈灰褐色或黑褐色,虽对谷粒的饱满度影响小,但它是次年苗瘟的重要初次侵染源。

二、稻瘟病病原菌的生理特性
1、温度
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指的是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生长温度为8-37℃。分生孢子在10-35℃之间均可形成,25-28℃最好,低于15摄氏度不萌发[“萌发”,指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
2、湿度
分生孢子萌发时必须具备水滴条件。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并有水滴存在时,孢子萌发良好;即使湿度饱和而无水滴,萌发率也会下降至1%以下;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能萌发。
一般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病斑经过6-8小时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当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时,即适宜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如相对湿度低于80%,则几乎不能形成。因此,凡是田间有浓雾的天气,有利于孢子的产生、萌发和侵入,稻株叶面结露的时间长,孢子形成量多,侵入率高。
三、稻瘟病的发生和病原菌侵染过程
稻瘟病的发生,常与寄主抗性、病菌密度和致病力以及与发病有关的诸种气象因素和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1、初次侵染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病草上越冬,称为初次侵染源。病谷以小穗轴和护颖上带菌较多,内外颖和糙米表层也可带菌,播种后可引起胚轴、芽鞘和幼根发病。病稻草带病菌更为普遍,带菌率随发病的轻重程度而异。越冬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开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散传播,侵入稻株,形成发病中心。这种由越冬病菌引起的早期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2、再次侵染
秧田或本田的稻株发病后,病原菌不断增殖,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侵染时,穗、节等部位,引起发病。这种由初次侵染的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而引起的侵染,称为再次侵染。
四、综合防治措施
1、防治策略
掌握本地区稻瘟病流行特点,查清楚稻瘟病生理小种在该区优势种群的发生和分布。科学进行栽培管理,培育壮秧,适当稀植,避免过多,过迟施氮肥,增加有机肥及磷、钾、硅肥用量,合理灌水和晒田,都能增强植株抗菌力,减轻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效果,常取决于喷药适期和喷药质量。防治策略上监视叶瘟,狠治穗瘟。
⑴ 40%富士一号(稻瘟灵) 这一药剂有内吸性,残留期长,很容易被稻根、茎叶吸收进稻体内,转移到整个稻体。对菌丝以及侵入组织内的菌丝体有很好的阻止效果。因此需在发病前施用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并能兼治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云形病。每亩用量100ml。
⑵ 4%春雷霉素 属于抗菌素制剂,其特点是无药害、无残留、能抑制病斑的扩展和阻碍孢子的形成,有治疗作用,但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作用不大,即无预防作用。所以这一药剂在病害发生前施用效果不理想,而在发病初期施用效果良好,已经发病施用也有较好的效果。亩用量40-50g兑水喷雾。
⑶ 75%三环唑 这是一种内吸、高效、残留期长的预防性杀菌剂,因此要发挥最佳药效,需要在病菌侵染之前施用。该药剂能阻止菌丝的入侵和繁殖,并能减少病斑上的孢子形成量。亩用量30g兑水喷雾。
苗期施药时间:当水稻长到3叶一心时,用三环唑或者稻瘟灵预防苗瘟。
分蘖期施药时间:水稻移栽20天后(分蘖期),用三环唑或者稻瘟灵预防叶瘟。
破口期施药时间:水稻破口前5-7天,用三环唑或者稻瘟灵预防穗颈瘟。
齐穗期施药时间:水稻齐穗后,用三环唑或者稻瘟灵预防谷粒瘟。

对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措施你清楚了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89%的农户还看下:

鲍鱼清洗注意事项

喷什么农药使花生苗长得壮,旺盛

什么花最好养?

中国农药信息网靠谱吗?

菠萝蜜和什么食物相克

苦的组词有哪些

杏的表面有斑点 像虫卵是的 不光滑 是什么原因 能吃么

鲍鱼绿色的内脏是什么

女人吃大闸蟹公好还是吃大闸蟹母对身体有好处

甲维茚虫威能打玉米钻心虫吗?

文章关键词
相对湿度 温度 湿度 增加 避免 品种 大花惠兰花白鲢鱼刺多芙蓉鸟养殖收割机安装秸秆粉碎机旱地养殖有油桃品质苹果树白粉病用什么药意蜂定地养殖